怎么唱,如何唱歌好听( 六 )


错误的声音及纠正:
歌唱发声时 , 由于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不恰当 , 往往产生种种不良的声音 。 这些不良的发声方法的运用不仅阻碍了歌唱的发展 , 也严重影响着歌唱的表现 。 因此 , 找出形成种种不良声音的原因而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 。
常见的不良声音有以下几种:
1 , 喉音 。 多见于学美声唱法的歌手 , 是由于压喉头追求大音量、结实的声音、浑厚深沉的音色而造成的 , 声音卡在喉咙里 , 感觉是喉腔或喉咽腔在挤压着唱 , 声音听起来呆滞无泛音、闷而空 , 特别沉重 。
喉音与胸腔共鸣是有区别的 , 后者是通畅、宽厚、不生硬、干净的声音 。
纠正喉音主要是注意对声音的审美观 , 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, 才能彻底去掉喉音 。 纠正时应注意声音的高位置 。
2 , 鼻音 。 多见于学民族唱法的歌手 , 是由于软腭塌下 , 舌中部抬高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、咽腔共鸣所致 。 声音暧昧不悦耳 。
纠正可张大口练a母音 , 感觉声音打在硬腭上 。
3 , 喊叫 。 多见于通俗歌手 , 是由于声音无基础就追求音量音域 , 滥唱高音导致喉头上提引起的 , 又叫白声 , 声音干涩而苍白 , 缺乏共鸣色彩 。
纠正它就要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 , 唱得柔和好听 , 音量不要太大 , 在自然音区到中声区内练习 , 循序渐进 , 不溢唱高音 。
4 , 漏气 。 声音暗淡、空虚、无力、不明亮、音量弱小 。 是由于追求声音松弛放松过度或为打开喉咙而练u母音过度所致 。
纠正可练顿音或跳音 , lalala 。
最后说明一点 , 许多歌手声音的毛病不是在喉咙里 , 而是在思想上 , 所以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和声音形象是很重要的 , 否则就会长期得不到进步 。
发声的科学原理:
声带内有环甲肌和杓肌群 , 环甲肌的作用是拉长拉紧声带 , 杓肌群的作用是缩短、迫紧声带 。 如单独靠环甲肌拉长拉紧声带发音 , 则声带受到呼气的冲击即上下振动而发音 , 类似于二胡、吉它、提琴等弦乐器的弦受到弓的拉动而发音 。 如应用杓肌群把声带缩短迫紧而发音 , 则声带虽亦上下振动发音 , 但两声带除自身是发音体外 , 相靠时还是一个很强的的气闸 , 两声带互相紧密靠拢 , 呼气从它们的边缘中通过 , 即激起边缘部分一离一合的左右摆动 , 空气通过之后即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压力波动 , 故此即使没有声带上下振动的发音作用 , 单独由靠拢挡气 , 就能激起空气发音 , 此时声带的作用相当于号手吹奏喇叭时的嘴唇、单簧管的音簧 。
前者的发音称为真声、胸声 , 主管低音 。 后者的发音称为假声、头声 , 主管高音 。 如果单用环甲肌工作 , 则音量虽大 , 但音质比较粗糙 , 唱高音的能力很差 。 如单用杓肌群工作 , 则高音能唱响 , 但声音尖锐刺耳 , 不能表现雄壮激昂的情绪 , 唱得越高 , 声音越刺耳 , 中音以下则轻浮无力 , 甚至发不出声音 。 只有环甲肌与杓肌群两者非常恰当的交互运用 , 才是正确的发声法 。
发声的基础知识:
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、喉头与声带共鸣器官和咬文吐字器官组成 。 呼吸器官是由口、鼻、咽、喉、气管、支气管、肺以及胸腔横膈膜等器官组成 。
1、 唱歌时的姿势
精神饱满 , 双肩略后展 , 双脚稍分开站稳 , 头部要端正 , 颈部肌肉放松 , 下巴不要向前突出 , 口形也应该根据字的发音要求自然张合 。
2、 唱歌时的呼吸
缓吸缓呼法:胸腔自然挺起 , 用口鼻将气息徐徐吸入肺叶下部横膈膜下降 , 两肋向外扩张 , 小腹微收 , 呼气时一定要保持吸气状态 , 即保持横膈膜和胸腔的扩张状态 , 不要使气息很快地泄掉 。

推荐阅读